CCTV監視器系統各主要組成如下:
1. 攝影機
功能與類型:
- 捕捉影像: 攝影機是整個系統的「眼睛」,負責捕捉監控區域的實時影像。
- 類型多樣: 根據安裝環境與需求,常見的型式包括:
- 半球型/圓頂型:外型隱蔽,適合室內辦公室、商店或學校等場域,容易與環境融和。
- 槍型/防護罩型:設計堅固、防水防塵,適用於戶外及高風險環境,如停車場與公共廣場。
- 魚眼全景型:具備360°全景監控能力,可覆蓋更廣的範圍,並透過軟體算法進行區域拆分與放大。
技術升級:
- 高解析度影像: 現代攝影機可支援1080p~4K甚至更高解析度,確保畫面細節豐富。
- 夜視與紅外線照明: 配備紅外LED燈或具備自動光圈調整功能,在低光環境下依然能捕捉清晰影像。
- 智能分析: 部分高階型號內建影像處理與人工智慧算法,能夠辨識人臉、車牌、異常行為等,並即時觸發警報。
2. 螢幕
主要用途:
- 即時監控: 螢幕提供一個即時顯示平台,讓管理者或保全人員能夠在現場或監控室中查看各攝影機的畫面。
設備形式:
- 液晶顯示器/電視: 現代系統多採用高清液晶顯示器,部分場合也可利用多屏拼接技術,打造監控牆。
- 電腦或專用監視器: 除了傳統顯示器,也有專為監控設計的電腦軟硬體整合平台,可進行影像分割、回放及遠端監控操作。
3. 電源
穩定供電:
- 基礎要求: 所有攝影機、螢幕、錄影主機及網路設備均需穩定的電源供應,若無穩定電源,系統運作將受到影響。
供電方式與設備:
- 直流/交流轉換: 多數設備使用直流電,故需透過電源轉換器將交流電轉換成穩定的直流電。
- 備援設計: 為確保系統在突發斷電時仍能持續運作,現代監控系統常會配備不斷電系統(UPS)或電池備援,尤其在重要安全場所更為常見。
- 集中供電與分布式設計: 根據系統規模,可採用集中供電模式(由中央電源管理器供電)或分布式供電方式,以達到更高的穩定性與維護便利性。
4. 錄影主機與儲存設備
核心任務:
- 影像錄製與存證: 錄影主機是整個系統的「記憶」,負責將各攝影機傳來的影像實時錄製並儲存,方便日後查證與回放。
主要類型:
- 數位錄放影機(DVR): AHD、TVI、CVI、CVBS類比攝影機系統常採用DVR,通常以錄影帶或硬碟方式存儲錄影內容。
- 網路錄放影機(NVR): 適用於IP攝影機系統,利用網路傳輸數位影像,存儲於硬碟陣列或雲端平台,具備高解析度錄影、遠端存取及靈活的錄影模式(如全程錄影、事件錄影或跳錄模式)。
- 電腦錄影主機(PC): 適用於AHD、TVI、CVI、CVBS類比攝影機或IP攝影機系統,可安裝錄影卡或利用網路傳輸數位影像,存儲於硬碟陣列或雲端平台,具備高解析度錄影、遠端存取及靈活的錄影模式(如全程錄影、事件錄影或跳錄模式)。
儲存管理:
- 硬碟陣列: 為應對大容量錄影需求,多數系統選用RAID硬碟陣列來確保數據安全與讀寫速度。
- 雲端存儲: 部分系統整合雲端存儲方案,可實現多站點備份,防止單一設備故障導致資料丟失。
- 錄影模式設定: 使用者可根據實際需求設定錄影參數(例如運動偵測、定時錄影、跳錄等),以達到最佳錄影與儲存效率。
綜合說明
一個完整的CCTV監視器系統通常由上述四大要素組成,各單元之間透過專業的布線與網路連接協同運作。現代系統更注重整體整合性與智能化管理,無論是在硬體設備的選型、供電安全性,或是錄影資料的存取與分析上,都朝向更高解析度、更穩定及更具智慧的方向發展。
這些組成要素協同合作,確保從影像捕捉、即時顯示、穩定供電,到長期錄影存儲,每一環節都達到高標準,為現代安全監控提供堅實保障。